1161 退思关外_北朝帝业
笔趣阁 > 北朝帝业 > 1161 退思关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1161 退思关外

  房间中,皇帝高洋仰卧榻中,脸色苍白憔悴,两眼涣散无神,周身上下都弥漫着一股乏甚生机的衰败气息。

  榻旁有侍者端着酒具,小心翼翼的将酒液顺着皇帝的嘴角喂食进去。随着酒液入口,皇帝的喉结便也上下颤动,将这些酒水咽入腹中。

  几杯酒水下肚之后,皇帝的眼神才渐渐有了焦点,他嘴角一歪,停止了饮酒,靠在榻中积蓄了一会儿力气,才开口说道:“常山王来了没有?”

  “启禀陛下,常山王已在堂外待召。”

  听到侍者小声回答之后,高洋精神又是略微一振,抬手说道:“更衣,外堂见王。”

  在经过侍员们一通忙碌收拾后,才将皇帝装扮完毕。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精神一些,高洋甚至还让人在他那瘦的已经凹陷脱形的脸颊上涂抹了些许脂粉,这才坐上步辇来到外堂。

  堂外的高演这会儿神情也多有忐忑不安,不断的在廊下走来走去。从其内心而言,他是真的不想来见皇帝,但皇帝却提出了一个让其无从拒绝的条件,那就是会当面赐予他传位于其的诏书,并且还允许他带领十名贴身亲兵入见。

  安全上能够有所保障,而来自皇帝的传位诏书更是高演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哪怕如今他已经将皇帝完全控制了起来,但由此及外却仍然有些勉强。

  如果能够获得皇帝的传位授权,对于其接手掌控整个政权、以及内心的自我感受都助益甚大。尤其是在当下强敌入侵,正需上下一心、共同抗敌的时刻,一份名正言顺的传位诏书对他而言意义更大。

  所以在权衡一番之后,高演还是决定入见皇帝一面。并且为了增加即将获得的传位诏书的权威性,他还在第一时间将营中诸将与随行官员召集起来,并且使员传告驻兵武乡的段韶、平都城的高思好等人,着令他们速速入此见证。

  内堂侍者趋行而出,向着高演说道皇帝陛下已经在堂,邀请大王入内相见。

  高演听到这话后顿时打起了精神,向着身后那十名膀大腰圆的精壮亲兵们招了招手示意跟上,只是在行了两步后又停了下来,只让身边四人跟随,剩下六个则就守在门外等候。

  “臣叩见至尊!至尊病痛缠身,臣等虽不敢冒昧求见滋扰,但在外也都心急如焚、牵挂实多。”

  入堂之后,高演并没敢第一时间便抬眼望向皇帝,他低垂着头作拜下去,同时口中沉声说道。

  高洋听到这话,嘴角便微微一撇,继而又看到高演身后只带了四名护卫、而非他所准许的十人,便微微皱眉叹息道:“兄弟之中,唯你最尚体面,望似端庄,但并不是因为你本性良善,而是肯作矫饰。

  但这终究不是发乎本心,所以你无论为善还是行恶,都难竟始终,总是免不了半道易辙。为人如此倒还罢了,日后为君治下若仍如此,乱不远矣。”

  高演心中对高洋这个兄长还是颇存敬畏,可是当听到高洋一见面便指责他表里不一、没有毅力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忿,当即便皱眉沉声说道:“弟虽不才,幸有父兄前车之辙可为因循借鉴,善处尽力发扬,不善处则不越雷池,守庸藏拙,盼能致治。”

  高洋听到这暗含讽刺的回答,眼眶便微微一颤,有些忘记了此番召见高演的原因,转而冷笑:“父兄旧辙清晰可见,但想要因循借鉴,你有无相匹配的才力?今我垂死,为尔夺志,若作他时,你敢有此举?”

  “事已至此,不必复言当初。我此度行事诚然有愧阿兄,但阿兄本是一时雄主,今却沦落至斯,难道就没有多行不义而大失众望的缘故?”

  做坏事的人通常会有两段心路历程,首先是惭愧懊悔、不愿面对做了坏事的自己,而后就是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来抵消心中的负疚感与罪恶感,从而变得理直气壮起来。当然也有天赋异禀之人会直接跳过第一个阶段,直接进入理直气壮的状态。

  高演终究还是有些廉耻,没有直接上强度的抛开事实不谈,毕竟事实上高洋今日下场也的确就是咎由自取。

  高洋听到这话,顿时面露激怒之色,胸脯连连起伏,而高演见到这一幕,下意识的便要起身请罪,手都扶到了面前案上,才又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旋即收回手又安坐席中。

  旁边侍者连忙入前,一边为皇帝抚背顺气,一边又喂了一杯酒,这才让皇帝的情绪重新平复下来。

  高演见到往日里威风凛凛的皇帝如今却已经是一副由人摆布的无力模样,一时间也颇感心酸,他微微向前欠身说道:“我今临事心躁、口发恶言,阿兄你不要介意。如今家国情势如此、内外交困,阿兄你又病体沉重、不能视事,诸多事项杂积眼前,使我倍感技穷无力,也想向阿兄多多求教。”

  “我教不了你,谁也难能教你,唯事最能教人。今召你来,只是想问有没有亲信抵抗羌贼?羌贼亡我之心甚热,若知我国生此骚乱,必然不肯坐视不理,一定会再发起强攻,凭平原王一人,怕难当之。若上党不守,则必都畿动荡、河北不安!”

  恢复了些许精力后,高洋也不再继续斗气,而是又望着高演沉声说道。

  高演听到这话后便苦笑一声,旋即则叹息道:“阿兄所料不差,羌人的确不会对我内乱坐视不理,已经再次发起了进攻,但所攻并非上党,而是转道复攻河洛。因为之前建州已经为之所据,所以如今怀州境内也受贼攻扰。”

  “怎么会这样?平原王……那畿内危矣!”

  眼下的高洋只是勉强保持着清醒,精神状态难以进行太过细致全面的分析,只能凭着经验做出基本的判断,旋即便又连忙发问道:“如今畿内留置兵马多少?掌事者谁?有无应敌方略?”

  尽管此时已经被挟持软禁于甘露寺中、痛失权柄,但是对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政权,高洋还是多有关心。

  “阿九留守畿内,诸宗家少壮并禁卫宿将为其助力,另有崔昂等朝士兼理朝政。唯因前者战事不利,致使畿内守卫比较虚弱,当下残留不过两万师旅。我又着咸阳王率五千师旅归都抚慰人情,但是该要如何救援南边、迎战敌军,仍是乏甚思路,未知阿兄可有以教我?”

  对于这些情况,高演也并未隐瞒,详细跟高洋讲述一番,的确是想看看高洋对此有什么思路。

  高洋听完这番话后便闭眼沉吟了起来,久久不语,一直等到高演怀疑其人莫非又昏睡过去,高洋才又睁开眼来,有些疲惫的望着他说道:“当下情势于你而言,不战则胜,战则必败!”

  “阿兄何出此言?难道以为我才庸力弱、难将大军?今我国形势的确不稳,但与羌人势力差距尚未悬殊到不堪一战。咱们先父旧年韩陵一役大破尔朱,遂创今日基业。我才力固然不及先父,将士亦未必如当年精壮,但誓守国门、背水一战,羌人骄兵深入,胜负如何,未可知也!”

  高演听到高洋的这番话,顿时便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当年我亦临危受命,虽集重兵于晋阳,黑獭来挑、却不与战,当中用心,你知几分?你方自逆我夺命,转头却将此天命掷与羌贼豪赌,这岂是智计?若交战不胜,则家国俱破。若胜……”

  讲到这里,高洋又稍作停顿,深深看了高演一眼后才又说道:“此番你之所以作逆能成,晋阳武夫居功甚伟。此群徒贪功求进,君主犹可出卖求荣,心内又有何畏惧?

  此番若胜,群徒功勋更着,你纵然举国与之,又能填平几道欲壑?论功行赏稍失公允,则必触犯群情、人声喧闹,而你辛苦劳碌,则只为此群徒做奴而已,国事难由自主,难免大权旁落!”

  高演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一寒,对于高洋的这一番分析,他还是比较信服的。须知他这兄长作为开国帝王,在国中又积威多年,对外战事失败后又大病难起,都难免遭到毫不留情的抛弃。那些愿意追从他行事之人,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大、能够继承父兄衣钵?

  “但今强敌已经寇入,是战是和也已经不能由我自主。羌人既然得势,恐怕不会轻易罢休。纵与谋和,其必漫天要价,恐怕不会有什么谋和的诚意……”

  沉吟一番后,高演又一脸为难的说道。

  “能否谋和,终究要试过才知。你今势弱于人,也不必计较尊严,折节央求,止戈则幸。若贼不肯允和,亦不必再为长计,扫地为兵、破家夺货,举河北以迎敌,若能破敌自然最好,犹可为一中国之主。若毁尽河北仍然不能破敌,那也只能退守晋阳、收拾人物,出白道、据漠南,往来怀朔、武川之间,犹不失为关外枭雄。”

  高洋讲到这里,便又长叹道:“旧我频频出塞扫荡漠南,积威可观,今也一并遗你以为后路。李伯山不唯一时之雄才,汉世至今历数人物,其人亦名列前茅。你不堪为敌也是理所当然,不必因此惭愧不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